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王世达
日前,印度外长苏杰生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交部长会议并访华。这是其自2020年以来首次访问中国。上个月,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·多瓦尔以及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·辛格接连访华。这些访华行程表明,中印在国防、安全、外交领域高层近期互动频繁,中印关系展现出回暖的空间和势头。然而,中印关系的持续改善,仍要看印方是否真正能做到与中方相向而行。
对话促中印关系向好
用好各类机制性对话,推动中印关系向好发展。在中印关系发展过程中,两国形成了系列机制性对话,既有聚焦边界问题的中印特别代表会晤机制、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,也有推动务实合作的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、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等。
2024年10月,习近平主席会见莫迪总理,引领中印关系克服困难和挑战。为了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,推动中印关系回暖,两国加强了各层级交往,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。中印外长在多边场合多次会见,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、副外长/外秘级对话、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3次会议等先后举行,就中印关系、务实合作、边界问题等达成诸多共识。今年6月以来,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·多瓦尔、国防部长拉杰纳特·辛格以及外交部长苏杰生先后访华。中印之间这样密集互动在过去几年是不多见的,未来两国各领域机制性对话有望加快恢复、加强并开拓,有利于中印及时沟通、增信释疑、谋求共识,维护中印关系的稳定向好发展。
中印关系转圜
近期中印关系转圜源自印度部分调整对外政策。4月2日,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逾180个国家加征新关税。其中,印度对美出口关税大幅上涨至26%,让其始料未及。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后,为了给美印关系开一个好头,印度主动采取了一系列示好措施。早在2月12日至13日,印度总理莫迪就访问美国,之后印度主动降低部分自美进口商品关税、放宽对美国商品的市场准入、承诺扩大对美国化石能源的购买及强化对美国投资,希望以“主动让步”换取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豁免。然而,印度“主动示好”没能打动美国,反而遭到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批评,称“印度是全球关税之王”“美国企业在印度做生意很难”。
与此同时,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朗普对中国滥施关税的霸道霸凌行径,并取得了积极效果。5月,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发表《联合声明》,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,美方取消共计91%的加征关税,中方取消91%的反制关税;美方暂停实施24%的“对等关税”,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%的反制关税。
在此背景下,印度也调整了此前对美国让步妥协的做法,转向强硬。5月12日,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(WTO)提交通知,计划对价值76亿美元的美国输印商品征收19.1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。7月,印度向WTO正式提交文件,指控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%关税的行为违反贸易规则,并宣布计划对美国28.9亿美元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。同时,印度与美国之外的很多国家保持互动,希望以此扩大印度商品和服务的出口,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巨大冲击。因此,对中国的政策调整尤其是经贸政策调整,也是印度应对“特朗普冲击”的举措之一。
能否进一步回暖?
中印关系能否进一步回暖,仍取决于印方是否纠正错误对华认知。在中印建交75周年之际,双方有必要,也有可能抓住双边关系回暖的契机,妥善处理矛盾分歧,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,为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。客观上讲,中方对于发展中印关系始终保持真诚态度,认为中印应坚持“互为发展机遇、互不构成威胁”“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”的重要共识,坚持睦邻友好方向,争取互利双赢前景,妥善处理敏感问题,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。
然而,印度战略界和政府内部一些人对华认知存在严重偏差,对华坚持强硬姿态,不是相互合作求共赢,而是强调差异矛盾分歧;不是发挥各自优势潜力,寻求经济合作空间,造福两国福祉,而是考虑地缘政治博弈,关注安全问题以及相对收益等等。希望印方能够排除外界干扰,与中方一道,实现“龙象共舞”,找到两国互尊互信、和平共处、共谋发展、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。(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执行所长、研究员)
编审: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